合併一排字串並產出以逗點分隔並加上引號的字串 Join list of string to comma separated and enclosed in single quotes

我在處理資料時,經常需要在 SQL、Excel、和 R 之類的軟體之間切換。在這之間,一個很煩人的情況是我在其中一個軟體(例如 Excel)發現了一排資料有問題,或是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這幾筆資料的情況,於是我列出它們的 ID/Unique,拿到另外一個軟體/資料庫去查詢它們的詳細資料(例如 R 或 MySQL),這時候就必須把那些 ID 用引號包起來,再用逗點隔開,才能在另外一個軟體之間查詢。

具體情況可以用以下情境表示。

我在 Excel 中發現了資料 B, C, D, E, F 有意思,想要回到資料庫裡去看更詳細的資料。

當我在 SQL 中查詢時,我要輸入的指令可能就是要用到 IN 這個 SQL command:

SELECT * FROM tableA WHERE ID IN ('B', 'C', 'D', 'E', 'F')

在 R 的話,可能可以 dplyr 這個 package 下 filter(table A, ID %in% ('B', 'C', 'D', 'E', ‘F’)) 這樣的指令。但在 Excel 裡,B, C, D, E, F 這五個 ID 是一排斷行的文字,要怎麼把他們串在一起,變成上述那樣 ‘B’, ‘C’, ‘D’, ‘E’, ‘F’ 以逗號隔開並加上單引號的字串呢?我以前是用 Excel 的 function 來達到這種效果。

這種方法雖然有用,但每次都要寫這樣的 function 實在很沒效率。寫成 VBA 的話,雖然省了一點事,但變成每次要使用這個功能時都必須開 Excel,很沒道理。

好在 Mac 裡有超多方便的工具可以使用。我在以 Python 為底,並分別用 Keyboard Maestro 和 Automator 將這個功能整合進 Mac OS 裡。

繼續閱讀

用 iTunes 打造精美實用的家庭劇院 – 03. Metadata 與 RoadMovie & MetaZ

RoadMovie

由於 iTunes 支援的電影和電視劇 metadata 有限,編輯也不是很方便,我們必須另外尋找第三方軟體來處理。絕大多數市面上有的的影片轉檔軟體,在編輯 metadata 的同時,也會對影片重新編碼,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轉檔」。影片轉檔是一件非常耗時的工作,而且明明有時候影片檔都已經轉好了,重新轉檔只會造成更多的畫質失真,既花時間,效益也不大。因此,以前的我是根本不考慮這件事的。

但我心裡常常會想,有沒有什麼工具是可以讓我不用重新轉檔就能編輯影片的 meta data 呢?很巧地,在 Mac 上就讓我發現了三個軟體:RoadMovieMP4Tools、以及 MetaZ。這三個軟體裡面,MP4Tools 的介面最「工程師」導向,也就是不怎麼 user-friendly,編輯 metadata 的功能也比較不友善,在此略過。而 MetaZ 則是我最近發現的一個免費批次編輯影片 metadata 的軟體,也相當好用,因此在本篇末尾會介紹一下。但本篇的主角,還是 RoadMovie。

繼續閱讀

Blogo 測試 2 - 用 Blogo 直接發 Multimarkdown 文章

Heading 1

Heading 2

標題 3

Heading 4

Heading 的支援很奇怪。看起來大多數情況會正常顯示,但像我之後的「結論」標題,若在之前沒有文字,則會被圖片的超連結影響到,而無法正確顯示。總之,在 Heading 的使用上要特別小心。

這是一點內文1

  • item 1

  • item 2

  • item 3

來測測圖片超連結

img01


和圖片分開的分隔線

結論

看起來可以直接在 Blogo 裡寫 Markdown,Wordpress 還是支援 Markdown 的語法,只是 Blogo 本身目前還無法在編輯器內正確顯示 Markdown 的內容。但這樣其實就已經可以解決不少 Blogo 目前的缺點了,像是無法使用外部圖片、以及不支援 footnote 的問題。


  1. 這是 footnote 

Scrivener + Ulysses III = Perfect 最佳書寫環境


從唸 PhD 以來,Scrivener 一直都是我寫長篇文件如論文和報告等的首選,它有著極佳的組織功能及 Multimarkdown + LaTeX 組合。而 Ulysses III 則是超強的 Markdown 編輯器。強烈建議文字工作者都應該試試這兩個軟體。Scrivener 的優點很多,但在這篇裡其實是要講它的缺點。不過它還是有相當完整的功能,讓我找到克服的方法。

繼續閱讀

文獻回顧資料整理方法 Literature Review in Mac — Papers, TaskPaper, DEVONThink Pro/Evernote

說來慚愧,這個 blog 的名稱雖是 Mac in Academia,但好像沒有多少文章是關於學術研究的,所以還是多少再來貢獻一篇吧,否則就得花時間想想怎麼改 blog 的名字了。

前言

首先先聲明,我的研究領域是在 Organizational Theory,且集中在 Entrepreneurship 方面,因此這裡的文獻回顧資料整理方法可能不見得適用於其他研究領域,但裡面的一些想法可能多多少少有點相關,所以還是決定寫出來拋磚引玉一下。

繼續閱讀

Blogo 測試

之前已經習慣用 Multimarkdown 來寫文章,包含 blog,但 Blogo 這個軟體看起來實在不錯,忍不住就買來試用看看。

Blogo 是所見即所得的 Blog 軟體,目前只支援 WordPress。這對我來說剛好,因為我也只有在用 WordPress。界面清爽簡潔,很對我胃口。要增加連結也很方便。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目前不支援 Markdown 語言,所以如果要用一些比較進階的標記,像是 footnote 之類的,就不太容易了。不過大體上來說是相當不錯。

接下來做一些簡單的測試。

標題測試

圖片測試

插入圖片很簡單,而且支援直接從 iPhoto 拖拉放。給一個讚!而且有簡單的圖片編輯功能,很像以前我愛用的 BlogWaveStudio!而且可以設定置左、中、右的圖片位置。不過在設定 Alt Text 的時候好像有 bug,如果我寫中文的話,圖片就會插入失敗。

文字測試

一些基本的像是加粗 bold,斜體 italic,劃線 strick-through,以及加底線 underline

這是一大段引言:Cum sociis natoque penatibus et magnis dis parturient montes, nascetur ridiculus mus. Curabitur blandit tempus porttitor. Donec ullamcorper nulla non metus auctor fringilla. Morbi leo risus, porta ac consectetur ac, vestibulum at eros. Praesent commodo cursus magna, vel scelerisque nisl consectetur et. Maecenas sed diam eget risus varius blandit sit amet non magna.

來一些無順序項目:

  • item 1
  • item 2
  • item 3

有順序的列表項目:

  1. item 1
  2. item 2
  3. item 3

不過目前還不支援巢狀項目列表,如果想要用巢狀架構會把整個 list 都搞亂掉,這應該也算是個 bug。

這些大概就是目前有的功能吧,順便放一下它的 screenshot。Blogo 2 目前的功能還滿基本的,對於只有書寫和簡單加入圖片功能的人應該是還夠用。目前我想要但還沒有的功能包括 Markdown、footnote、還有直接顯示連結的圖片。如果有這幾個功能應該就是個相當理想的 blog 軟體了!

用 iTunes 打造精美實用的家庭劇院 – 02. 精美劇院的必要原素 — Metadata

這一系列也富樫夠久了(雖然可能也沒什麼人看啦 XD)。第一回寫完後正好遇上太陽花學運,整個注意力都被轉移到學運的進展。學運期間荒廢了不少工作進度,之後只好加緊腳步趕工,直到今天才稍微有喘口氣的時間。

Meta data

這篇來談怎麼為電影和電視劇檔案加入 meta data。在說明技術步驟前,究竟什麼是 meta data 呢?這裡不談深奧的技術細節,因為要我談也談不來。那麼簡單地說可以怎麼說呢?用個粗淺的比喻,我們可以把 meta data 想像成巧克力的包裝紙;電腦裡的檔案,則像是包裝紙裡的巧克力。包裝紙上有很多資訊,像是巧克力的品名、精美的照片、原料、保存期限、生產廠商的公司名稱和地址等等。這些資訊,都只是用來描述包裝內的巧克力而已。打開包裝紙後,最重要的內容其實還是巧克力本身,那也是我們食用的部份。只是如果沒有包裝紙,把一堆不同牌子的巧克力混在一起,光憑一塊塊巧克力本身,我們可能很難快速區別哪個巧克力屬於哪一個牌子。

電腦檔案和 meta data 也是類似的概念。電腦裡有各式各樣的檔案,音樂、影片、文件、照片等等。舉一個 mp3 音樂檔案為例,這個檔案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裡面的音樂,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是需要一些額外的資訊來區別不一樣的音樂檔案,例如:檔名。檔案名稱就是一種 meta data,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檔案。1而一首曲子除了曲名之外,我們還會想要知道的資訊可能包含歌手、專輯、發行日期、曲風、專輯封面、歌詞等等,這些資訊就可以是音樂檔案的 meta data,iTunes 也都支援這些資訊,以便使用者管理音樂收藏。

那麼電影和電視劇呢?針對一部電影,我們應該也會想要知道除了片名以外的資訊,像是演員、導演、劇情簡介、上映日期、劇照等等。而電視劇的話,除了以上資訊,我們可能還會想知道這一集是第幾季的第幾集。從前兩篇的介紹可以得知 iTunes 是支援顯示這些影片相關的 meta data 的。遺憾的是,iTunes 畢竟是管理音樂起家的軟體,在影片這個領域,儘管能顯示相關的 meta data,但編輯功能卻極為有限。所以如果我們要幫影片加入這些資訊的話,就必須利用其他的軟體。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軟體可以達到這個目的,而在這篇裡,我會以目前為止我用過最順手簡單的軟體 RoadMovie 做為解說的工具。

iTunes 的電影 Meta Data 編輯

在進入編輯工具之前,先來看一下 iTunes 裡跟電影和電視劇相關的 Meta-data 設定。以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這部電影為例,若所有的 meta-data 都編輯完成,在 iTunes 裡可以看到以下的顯示畫面。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可以看出來這裡面有幾個重要資訊:劇情簡介(Plot Summary)、劇組人員清單(演員、導演、製片)、類別(Genre)、上映時間(Released)、片長(Run Time)、以及封面。但很遺憾的,iTunes 並不讓人完全自由編輯這些資訊。在 iTunes 裡,我們只能編輯劇情簡介和封面這兩項資訊而已 orz。

在 iTunes 裡編輯 Meta-Data 步驟 ####
首先,在要編輯的影片上按下 cmd + i,或是按右鍵後選顯示資訊。iTunes 就會跳出這個檔案相關的資訊視窗。

接著,移到 Video(影片)這一個頁面。在這個頁面裡,你可以編輯影片的劇情簡介。

Video Meta-Data in iTunes

除此之外,其他的欄位都是給電視劇用的。Show 就是指這部電視劇的劇名,Season Number 則是指這部電視劇在第幾季,Episode Number 則是該季的第幾集。以 Game of Thrones 為例,第一季第一集就可以用以下的設定。如果是電影的話,這些資訊就都不需要理會。

Game of Thrones in iTunes

再切換到下一頁 Options,在這裡你可以設定這個影片的類型(Media Kind)。iTunes 裡有四種影片類型可以選擇:

  • Movie:就一般的電影
    * TV Show:電視劇,可以想像成是有季別有集數的電影
    * Music Video:歌手 MV
    * Home Video:任何自己拍的或是抓下來的影片都可以歸到這一類

Movie Kinds in iTunes

一般說來,Movie、TV Show、和 Home Videos 三類就可以滿足大多數的影片需求。例如日本動畫就算是一種 TV Show,甚至小朋友愛看的巧虎也可以算是 TV Show。其他電影就歸到 Movie,而自拍的、自己剪輯的、下載的,都可以簡單歸到 Home Video,然後在 Apple TV 上觀賞。

最後,在 Artwork 這一頁,就跟加入音樂專輯的封面一樣,也可以自己加入影片的劇照。

Artwork for Movies

可以編輯的功能非常有限,對吧?iTunes 畢竟是從音樂管理起家的軟體。在影片這部份,儘管支援了更多的資訊呈現,但卻無法讓使用者去編輯這些資訊。像是演員清單就付之闕如。另外,要編輯這些資訊非常地不方便。使用者必須切換多個頁面才能輸入必要的資訊,而且這些資訊都是得手動輸入的。如果一套電視劇來個二十幾集,一集一集慢慢輸入光想就累了。因此,我們才會需要像 RoadMovie 這樣的工具來幫我們做好影片管理。接下來,我會介紹如何用 RoadMovie 來編輯影片的 Meta-data。

寫到這裡,發現如果要再把 RoadMovie 的介紹加進去,整篇應該會太長。因此把 RoadMovie 的操作改到下一篇吧。


  1. 在電腦裡,檔名當然有其特別的地位,不像其他 meta data 可有可無。 

EIR Conference@Cambridge Day 3 and 4

經歷了前一天有趣的 Cambridge 之旅,第二天實在是很想翹頭出去多走走逛逛。只是一來這個 Conference 不是很多人,二來加上我想要聽 Olga Khessina 的那篇 paper(安排在下午兩點多),變成最後一路待到 conference 結束。在這個 Conference 裡,我是唯一一個 PhD 學生 presenter,其他都是至少是 assistant professor 等級了。所以很有幸可以跟這些人見到面,在同一個平台上發表 paper。

Conference 結束後,我的腦力大概就消耗殆盡,開始了一連串忘東忘西的可怕行程。首先是回到 hotel 休息一下後,才發現我把西裝上衣忘在 conference room 裡,只好急忙跑回去拿。但大門卻已經上鎖了,要有卡的人才能進去。我只好等到有個女生來後,麻煩她讓我可以進去拿我的西裝夾克。

拿回飯店後,想說好好把握最後的這幾個小時,再到附近走走看看,順便看能不能去吃英國最有名的 Fish and Chips。我記得第一天來的時候在另一頭的路口轉角有一家專賣 Fish and Chips 的店。於是興致勃勃地往那裡去。哪曉得到了那家店門口,卻看到門口高掛 Closed 的板子,原來已經倒了。在失去最想吃的目標後,我一個人既不適合也不太想去吃中菜和 Mexican food,Pizza 也興致缺缺,最後只好到了這家 Gorumet Burger Kitchen 去吃漢堡。這漢堡是很不錯,算是沒有讓人失望。

吃完後,就回飯店看 World Cup 的比賽。看著看著,想說應該先把 iPad 和 iPhone 充電,才發現原來我把之前跟飯店借的 power adapter 忘在 conference 的插座上了!這回運氣就不像拿西裝外套那麼好了。儘管 Ma Na 很夠朋友地跟我一起去那裡找找,但 conference room 已經上鎖進不去了,只好看隔天飯店會不會收我 £10 了。

我訂隔天早上 5:05 的 National Express 去 Heathrow 機場。晚上特地把鬧鐘時間訂在 3:40 AM,這樣才有時間可以跟飯店退房並走到 bus stop。結果隔天一早,迷迷糊糊覺得鬧鐘怎麼還沒響,拿起手機一看。什麼!?5:35 分了?!發現原來我設定的那個鬧鐘只有在 Weekdays 才會響,但那天是週末,鬧鐘當然不會響了!

用了最快的速度把最後一點東西收好,出門時還把 luggage 忘在房裡,只好再跑回去拿;而快到 reception 時還發現把跟 hotel 借的第二個 power adapter 也忘在房裡,只好再回房第二次拿到 reception 去退。

匆忙趕到 bus stop,那裡的一個站務員說我錯過 bus,待會兒就要重新買票。這也沒說錯,因為票上面的確是這樣寫的。不過既然是自己的錯,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老實說,這個真是很不合理的規定。我第一天買的票車子誤點了一個小時都沒什麼補償,但乘客錯過車子就要全額重買,真的是很不莫名其妙。)結果等到 6:15 分車子來了,巴士司機居然就直接讓我上車了,沒有跟我收錢,真是大好人!也幸好我沒有睡過頭太久,那班車到機場的時候是 9:20 左右,離我的班機時間還有三個小時,相當足夠。唯一錯過的是本來要和以前的 MBA 同學 Abhi 在 Heathrow 碰面,也只能說沒有緣了。

在 Heathrow 機場幫岳琳買了個紀念品後,就一路從 Heathrow 到 Philadelphia 再從 Philly 回到 Atlanta,結束了第一次的英國之旅。

EIR Conference@Cambridge Day 2

第二天一整天都在 Conference 裡,內容就不多說。

Conference 結束後,晚上有個 Gala dinner。我們 6:45 在 hotel 門口集合,一起走到 Jesus College 去吃晚餐。

Gate of Jesus College
Jesus College 的入口

Jesus College
Jesus College

上圖這張馬的草坪很有意思。我聽在那裡交換學生的中國 PhD 學生 Ma Na 解釋,英國處處是階級,這個草坪只有讓學院的 Fellow(資深的 faculty)和成績優良的學生才可以踩,其他人是准踏上去的。

我們先在 Jesus College 內的草坪旁喝點小酒和吃小點心。我從來沒經驗過正式的英式晚宴,以為整個晚上就是在這裡吃了。結果過了差不多半小時後就移師到 Jesus College 的廳內用餐。

Jesus College 內的草坪
用餐前,餐前小點的草坪

我們不是在 Jesus College 據說最漂亮的 hall 內用餐,而是在最頂樓的 top hall。

Top Hall of Jesus College
Top Hall of Jesus College

Ma Na 對英國晚餐的評語是:量少、時間久、一道菜一種酒,誠不虛言!這是我們當晚的菜單,其實就一道前菜清蒸蘆筍,然後主菜是珠雞的胸肉,接下來就是甜點布丁和馬卡龍了。以向來吃粗飽的我,這樣子的量實在是少得可憐呀。難怪 Ma Na 建議盡量多吃點餐前麵包,免得很快就餓了。

EIR Conference Gala Dinner
當晚的菜單

Macaron
餐後甜點馬卡龍,應該是目前吃到最好吃的

吃完後,大部份的人就各自回去了,我則和一小群人一起去附近有名的 Cambridge colleges 逛逛。最先到達的是 The Eagle Pub,最早的 DNA 想法和結構猜想就是在這家 pub 裡討論出來的。

The Eagle Pub
The Eagle Pub

History of The Eagle Pub
The Eagle Pub 的介紹

其他人就進去 pub 裡喝酒聊天去了,Ma Na 則是帶我去 King’s College,也就是徐志摩待的 college 去走走。

King's College
King’s College

King’s College 是亨利六世於 1441 年建立的,好像是 Cambridge 最早的 college,再不然就是 Cambridge 三大 colleges 之一。Cambridge 這裡的系統很特別,Department 負責學科上面的分類,一般學生生活則是在 College。所以學生在申請時,除了申請 department 外,同時也要申請 college。如果 college 沒錄取,就算 department 錄取了也沒用。徐志摩當時是在 King’s College,林徽音是在沿著康河河岸下去不遠處的 Claire College,牛頓則是在 Trinity College。

我看了徐志摩去的康橋、康河,橋下旁邊還有記念他的「再別康橋」石刻。

River next to King's College
康河

Cambridge
康橋

再別康橋石刻
再別康橋石刻

用 Google Map 遊康橋

我們還跑進 King’s College 裡的學生活動中心裡,剛好看到 England vs. Uruguay 比賽的最後幾分鐘。

Student Center at King's College
King’s College 裡的學生中心

England 輸了。不過裡面的人只是默默散去,沒有像來之前一直被警告的會有暴徒鬧事。沒看到足球流氓鬧事,大概是這趟英國之旅的最大遺憾吧 XD。

我們後來又繼續繞了幾間 college。其中經過這間學生宿舍。

Honor Student Only

之所以會特別照起來,是因為這間宿舍只給每年成績最好的學生住。如果下一年不是第一名了,就得搬出去。所以說英國處處是階級吧!

最後經過 Trinity College,也就是牛頓的 college,一定就要去看一下啟發他發現地心引力的蘋果樹了。現在這棵蘋果樹已經不是原本那棵,據說原來那棵好像是移植到別的地方去了,只是地點是那裡沒錯。Cambridge 這地方就是處處是歷史和文化,很奇怪歐美就很重視這些人文歷史,反觀台灣呀,唉,不說也罷。

The Apple Tree
啟發牛頓的蘋果樹

逛了一圈回到了旅館,差不多也十一點多了,但街上還都是三三兩兩的人群。這裡也跟台北䫶似,是個不夜城,party、pub 到處都是,清晨三四點才回家是很正常的,跟美國很不同。但我實在沒什麼力氣再去 pub 混下去,還是回 hotel 洗洗睡了比較實在 XD。

EIR Conference@Cambridge Day 1

到達 Heathrow 機場後,本來對過 Immigration 有點緊張。沒想到 immigration officer 還不錯,要求看一下 conference invitation letter 和回程機票就 ok 了。出關後才十點多,我訂的coach 車票是下午一點,想說實在等太久,就跑去問能不能改早一點的巴士。

票務阿姨人很親切,幫我改成 11:05 的車,只是要貼 £5,這點錢想想就算了。哪曉得,本來 11:05 要到的車,一直誤點到 12 點才來,整整晚了一個小時。跟我原本一點的車其實也才差一小時而已,根本沒差多少。只能說運氣不好了。

從 Heathrow 到 Cambridge 的路上,剛開始都是樹和草原,住家很少。心裡覺得很神奇,為什麼歐洲這種應該也是發展很久,地小人多的地方,應該到處都是住家才對,但一路上還是綠意盎然,看來人也沒那麼多嘛。

因為 bus 不是只有到 Cambridge,雖然有點想睡覺卻不敢睡,以免坐過站。到達 Cambridge 時大概是三點多左右。在靠近 Cambridge 時,就可以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古色古香的房屋開始變多,不少人騎著腳踏車穿梭在窄小巷弄之間,小河旁的綠樹垂柳,和徐志摩的描述很相近。我在 Cambridge City Center 下車,旁邊就是 Cambridge 的一片大草地,草地另一邊遠處一排 colleges 橫列,近處則是大學生三三兩兩行走其間,或坐或臥,或是踢踢足球。一整個就是大學城的 fu。

Parker's Piece
Parker’s Piece

我問路人怎麼到 Cambridge City Hotel,英國腔有時候還是會稍微聽不懂,但遇到的人都滿好的,至少都會好心幫我指引方向。走在街上,發現 Cambridge downtown 裡好多中國餐館,而且路上三不五時就聽到有人用中文說話,可見這裡中國人還真不少。

天天美食
天天美食

路上行人給人的感覺又有一番不同的風味。英國人穿衣服普遍來說比美國人來得講究。以前就有發現歐洲人和美國人相比起來更愛穿合身的衣服,到這裡來看到路人的穿著更是自然有種時尚感。以我這種在美國都算是很邋遢的穿著標準,到了這裡更是邋遢到不能出門了吧。比如說,這裡男生幾乎沒人穿涼鞋,全都是襪子 + 便鞋,這叫不愛穿鞋的我怎麼出門啊?(其實臉皮一厚什麼都不怕,照樣上街就是。)

Street View
Cambridge Downtown 街景

走了一點冤枉路,本來應該在 Saint Andrew Street 右轉卻左轉,不過 Cambridge 這裡其實都很近,也一下子就到了 Cambridge City Hotel。

Cambridge City Hotel
Cambridge City Hotel 入口的照片,取自 http://blog.simplyhoteljobs.com/

Reception 的小姐人很 nice,在等我房間用好之前,她先請我到 reception 旁邊的 bar 坐一下。

Cambridge City Hotel Reception
Cambridge City Hotel repletion 的照片,取自 http://cdn3.agoda.net/

坐下來 waitress 就來問要什麼了,我說 tap water 就好,因為我只是在等我的房間弄好。結果她說了好後就一去不回了 XD,沒有要付錢的人果然就不是客人。我的房號是 109,就在 reception 旁的入口進去後,右轉走到底的那一間。

My Room
109 號房

窗外也沒什麼 view,只是看到對街的房子和樓下的街道而已。在這種市中心的 hotel 能要求什麼 view 呢?我的房間看起來差不多就像這張照片這樣,只是左右顛倒而已。

the layout of my room
Cambridge City Hotel 套房,取自 http://www.receptionacademy.com/

大概安置一下,時間差不多下午四點多左右,天色仍然很亮。想說就出去走走,找一下 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 的位置,免得隔天早上找不到。跟店員問了一下大概位置,拿張地圖,發現真是近到不行,走去只要十分鐘左右。

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 不大,聽 Katie 說這棟建築原本是醫院,後來才翻新成 B school。

Judge Business School
Judge Business School

B School 內部的配色和風格很像童話世界,走可愛風路線。Faculty 和 staff 的辦公室都是玻璃落地窗,在做什麼都一覽無遺,講究所謂的 “open collaboration” 環境。

Interior
Judge Business School 內部

二樓是個 cafeteria,不少人在那裡討論和寫作業。我在那裡巧遇 Paul Tracey,他是我這篇 paper 的 discussant,也剛好是 Justin 前年在新加坡 ASQ conference 遇到的人。他好像剛好在跟人聊到我的那篇 paper。總之,我等他跟人聊天完後去跟他打了聲招呼。我也跟這個活動的負責人 Katie 碰了面,跟她當面道謝幫我處理 logistics 的事宜。最巧的是我在那裡還遇到了 UCLA Anders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教授 Chris Tang!他並不是為了這個 Conference 去的,但正巧 Cambridge 邀他去那裡。世界真是小!

B School 逛得差不多了,就走回飯店往當時來的方向去走走。把附近的環境弄清楚,回程時才知道怎麼找到 bus stop。

St Andrew’s St 的街景

我主要是沿著這條街走。右手邊的 Nando’s 就是我當天去買晚餐的地方。我在路旁的一家叫天天麵包店(Seven Days Bakery)停了一下,因為廚窗裡居然都是中式的麵包,而且也是寫中文介紹,於是就跟裡面的中國女店員聊了一會兒,瞭解 Cambridge 這一帶的生活、物價、還有可以逛什麼。Cambridge 這裡的中國人台灣人真的不少,而物價則是據說比倫敦還高。其實真的沒錯,這裡的餐廳隨步逛去,價位幾乎都是直接把 $ 換成 £ 就對了,搞不好還更高一點,非常可怕。

Menu from a Chinese Restaurant
一家中餐館的菜單,可以看到可怕的價位

逛到快六點時,想說就買個晚餐回飯店吃,順便看球賽。然後休息一下準備隔天一早的 presentation。於是最後就到 Nandos 買了一份 1/4 chicken + 2 sides,看起來就像這樣。

Nandos meal
Nandos 的料理,取自 Yelp

我本來看到很多人都有薯條,但在菜單上卻都沒有,後來才知道英國這裡叫薯條叫 Chips。看起來像店長的男店員也很好心地幫我把原本點的 Creamy mash 換成 chips。好笑的是,我本來還有一份 salad,但回到 hotel 才發現他們忘了放,只好再回去拿,店長一直跟我道歉(但卻沒再多送點什麼,真不夠意思 XD)。

在飯店吃完晚餐,稍微過了一下 presentation,就早早睡了。畢竟前一天幾乎是一整天沒睡。於是就這樣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